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网

感谢您温暖“宁”——第六届暑期无偿献血志愿者突击队完美收官

发表时间:2023-09-26 18:36作者:俞苏洋来源:中国江苏网

中国江苏网9月25日南京讯 一次、两次、无数次……在南京,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伸出手臂捐献热血,为患者筑起生命保障。每年暑期是南京市献血淡季,为保障夏季用血,2018年以来,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连续开展6届暑期无偿献血志愿者突击队活动。

随着第六届暑期无偿献血志愿者突击队集结令的发布,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再一次集结在一起,“撸起袖管”加入无偿献血和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的大军中,接力进行着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南京大学医学院的高政从19岁第一次接触无偿献血时,还是一名刚入学的大学生,他认为这是一件光荣的事,所以这一坚持就是6年,截至目前累计献血达33次共计13000毫升。学习期间,他带领南悦青年公益社积极参与到无偿献血和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当中。现在的他已经是南京大学医学院兼职辅导员、新生学院党建助理。在他的推动下,今年6月7日,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与南京大学医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在学校组织成立了南京大学无偿献血服务队,共商新征程上双方合作新目标新举措。开展战略合作后,他不断组织学生助力无偿献血事业。在他的呼吁下,本次突击队活动,南京大学共有76位同学参加无偿献血,共计捐献血小板139单位,42名同学参加志愿服务,累计服务200余人次845小时。他表示会将这种博爱精神传承下去。

“青春热血”点燃生命希望

如今,大学生成了无偿献血和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南京很多大学生已是献血车上的“老面孔”,“‘一臂之力’就可以拯救生命,何乐而不为呢?”话虽简短,却暖意十足。

“作为医学生,我很了解血液对患者来说有多重要,所以我更要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3月26日上午,南京卫校的徐程粲同学专程前来捐献400毫升血液,为自己的18岁成人礼送上一份特殊且难忘的“礼物”。他还在空闲时间参与无偿献血志愿服务。

一场坚持多年的“小事”

田盛萍30多年前就开始参加无偿献血,累计献血量约2000余毫升。她说:我献的并不算多,想一直坚持献爱心,但当时老家没有献血的地方,每次献血都是抓住出差去外地的机会,之后来到南京却因身体原因没能献血,现在已经超过了献血年龄。201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结识了何跃玲。从何跃玲那里得知虽然超过了献血年龄,但是可以做无偿献血志愿者。从那时起,田盛萍加入了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今年60岁的她已经坚持参加志愿服务4年多,累计服务工时1600余小时,本届志愿者突击队期间服务了178小时。“与其在家里闲着,不如出来发挥余热,奉献爱心!”田盛萍说道。

做一次志愿者、献一次血,不难;坚持20年无偿献血事业,不易。今年46岁的吴涛是一家公司的普通职员。他还有另一个持续了20年的身份——无偿献血者。2003年因爱人分娩,吴涛第一次了解到无偿献血,也是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这一坚持就是17年,累计献血169次,献血量已经达到66800毫升,获得过4次“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现已是“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获得者。2020年,他因身体原因不能继续献血了,从那时起,他加入了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的队伍。至今累计服务工时2978小时,今年突击队活动期间累计工时151小时。“虽然不能参加献血,但我可以继续为献血者服务,为无偿献血做贡献,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加入到无偿献血中来,做志愿者这些年来,很多人说被我感动,其实我也一直被感动着。”吴涛说。

田盛萍和吴涛的善举正是万千志愿者的一个缩影。据统计,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共计611人次参与本届突击队活动,服务了3735小时,他们有的是来自机关单位的公务员,有的是退休职工,有的是大学生,有的是医务人员等等。在炎热的夏天,他们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共同筑起保卫生命的长城,为暑期采供血工作保驾护航,为南京这座大爱之城注入股股暖流。

爱心汇聚,博爱延伸。夏去秋来,关于暑期无偿献血志愿者突击队的故事暂时告一段落,但关于无偿献血的故事未完待续。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在此向广大市民朋友们发出倡议:走进献血屋,用热血为生命接力,用善举点亮生命之光,用实际行动重铸起生命的绿洲。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